查看原文
其他

当上“桥探”第一天:先钻臭水沟

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 2022-06-07

全文2170字,预计阅读需7分钟



你以为你走的是路
脚下几米却流淌着暗河
你看到表面些许坑洼
实际桥梁结构可能已改变


在一片漆黑的地下
他们每走一步都可能搅动沼气
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
在浑浊的河水中

他们潜入水底检查桥墩形态

借助声纳等高科技设备扫描成像


他们是高学历技术员
挤在夹缝里为桥梁做“全面体检”
在最不起眼的角落
他们裹着满身淤泥臭水
保障着市民的平安

他们是
市城管委的城市桥梁结构巡检养护人员
——桥梁的“全科医生”

博士来了也先钻臭水沟

调整好心态才能干好工作

“我现在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年轻人听,鼓励他们放下心理包袱。干我们这行的高材生很多,别说硕士,博士来了也先钻臭水沟,多钻几次心态就转变过来了。”



胡安庆成绩优异,取得硕士学位后在深圳从事了几年工程管理工作,随后到成都成为了一名“桥梁医生”。没想到第一天上班,就打破了他对这个行业的美好幻想,西装笔挺、文质彬彬,这些都是不存在的

“第一次巡检是在新都,当时桥面已经出现了裂痕,但表面看不出问题,必须钻到梁板下面去。这项工作很专业,普通的施工工人是无法完成的,必须我亲自去,当街换水裤的经历太有冲击力了。”胡安庆所说的水裤其实就是一种鞋子和裤子相连的背带裤,肥大丑陋但防护效果很好。出门时胡安庆穿着干净帅气的工作服,没想到却面临当街换装的尴尬。

那时的胡安庆年轻、面浅,刚到成都的他也被叔叔阿姨们的热情吓懵了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突然就聚集了很多人看热闹,阿姨们也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,纷纷凑过来,“小伙子,你们是在干啥?”“是出啥问题了哇?”“得不得影响旁边小区哦,你们要弄好久?”七嘴八舌的讨论中,胡安庆觉得脑袋要炸裂了,在“聚光灯”的中央极不情愿地换上水裤,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了。

然而从地下钻出来后,胡安庆的心态立即发生了转变,因为他准确找到了问题所在,并想好了解决方案。虽然此刻灰头土脸满身臭泥,比刚才还要狼狈,但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。“我现在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年轻人听,鼓励他们放下心理包袱。干我们这行的高材生很多,别说硕士,博士来了也先钻臭水沟,多钻几次心态就转变过来了。”胡安庆告诉记者。

“解锁”隐藏区域

环境比“忍者神龟”恶劣多了

猫着腰进、躺着进、趴着进、匍匐前进,巡检人员随时都能“解锁”新姿势,在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夹缝里,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靠近隐患的中心,找到症结才能开出“药方”。



可能很多人觉得行走在地下就像“忍者神龟”一样,挺酷的,但实际上地下的环境特别糟糕,又脏又臭又挤,很多时候还有厚厚的淤泥,每走一步都会搅动沼气,巡检人员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。

提到桥梁,大家的印象都是那一座座横跨水域的建筑,然而成都的地下有不少暗河,一旦塌陷,行人和车都会坠入深坑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种桥梁的检查尤其复杂,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找到入口。由于城市改建,我们看不到地下河流原本的样貌,桥梁管理部门一方面要联系曾经的施工方,另一方面还要寻找周边的老住户了解情况。成都的爷爷奶奶们都特别热心,很乐意讲这些陈年往事,但他们的记忆也不一定准确,工作人员需要在他们零碎的信息中捕捉关键线索,拼凑有用碎片。

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,巡检的入口基本不可能在问题路段的正上方,有时甚至需要“创造入口”。胡安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巡检是在豆腐堰,由于地下河与下水道正好连通,环境极其恶劣,淤泥没过膝盖,臭气熏天,打开盖板通风好一阵才敢进入。在寸步难行的淤泥里艰难挪动十多米才到达目标段的正下方。

猫着腰进、躺着进、趴着进、匍匐前进,巡检人员随时都能“解锁”新姿势,在一个个千奇百怪的夹缝里,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靠近隐患的中心,找到症结才能开出“药方”。

蛙人下水亲手诊断

还要配合高科技设备

2010年,华阳一座桥在巡检中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,被鉴定为危桥,禁止行人与车辆通行,准备拆除重建。一个月后洪水突袭致使桥梁垮塌,好在提前管控,没有造成伤亡。



河水裹挟泥沙不断冲刷,桥墩可能出现安全隐患,水下部分的巡检也会定期进行。这时就要借助声纳等高科技设备,在水下做全方位的扫描,收集数据再进行全面分析。然而仪器再精密,有时也比不上人的眼睛和手,蛙人也是桥墩巡检中的重要方法。

正所谓术业有专攻,蛙人首先要具备工程结构等专业知识,同时还要兼具精湛的游泳技能,可不是救援型蛙人能临时客串的。蛙人们要在河水中仔细观察,触摸每个关键节点,拍摄照片,完成一系列高难度作业。

2010年,华阳一座桥在巡检中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,被鉴定为危桥,禁止行人与车辆通行,准备拆除重建。一个月后洪水突袭致使桥梁垮塌,好在提前管控,没有造成伤亡。2013年,都江堰青城大桥在巡检时发现基础冲刷严重,桥墩倾斜,随后立即对该桥实施封闭,维修加固。

记者了解到,市城管委会对城市的每一座桥梁进行日常巡检和定期的结构“大体检”,发现问题及时维修,并建立档案资料。

记者随意打开一卷档案,一份广福桥横街桥的“体检报告”就多达59页,密密麻麻写满各种数据,附有大量现场照片和结构图,除了肉眼观察、仪器测量,甚至还要做超声波。

繁复细致的“体检”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,确保每一位市民的出行安全。每当我们漫步于大街小巷,脚底下都是巡查养护人员拼尽全力的托举。


推荐阅读


最新!成都多所高校发布返校通知


“建圈强链”时满两月 成都链长制怎么样了?




成都日报

记者 杜文婷

编辑 蔺虹豆

校对 周杨云

审核 张婷婷 庄伟伟 饶竹舟

监制 吴东伟

图片、视频由受访者提供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